揭秘日本超越韩国的关键:两大因素助力,20年挑战中仍轻松领先
1.日本行动后经济雪上加霜,韩国时隔一个月终于跟随美国降息
今年以来,全球多国经济增速放缓甚至下滑,各大央行不得不开始尝试通过降息来刺激经济发展。其中,美国今年已两次宣布降息,近期又开始印更多钞票,试图将潜在的经济衰退危机提前转嫁给其他国家。
北京时间9月19日,继美国宣布今年第二次降息后,巴西、沙特、阿联酋、约旦、印度尼西亚等五家央行也紧急效仿美联储,再次宣布加息。同日降息。
时隔近一个月,周三(10月16日),韩国央行终于跟随美国降息,宣布降息25个基点至1.25%,这是该国三年来第二次降息。几个月。并将利率降至历史低点。尽管如此,韩国央行行长表示,已经两次降息并不意味着不会进一步降息。
韩媒称,该国央行宣布再次降息主要是因为该国经济面临低通胀、出口下降等一系列不利因素。据悉,去年12月以来,该国出口已连续10个月下降,上个月出口同比暴跌11.7%。
与此同时,韩国9月CPI(消费者物价指数)也出现历史首次负增长,同比下降0.4%,表明该国已进入通货紧缩,很可能会加快步伐使该国经济陷入衰退。从二季度来看,韩国GDP年率和季率分别为2%和1%,均低于预期。从韩国央行的行动和表态来看,该国下半年的经济形势可能仍不容乐观。
尽管韩国央行行长声称日本限制核心原材料出口对韩国影响有限,但该国央行也承认出口下降是该国第二次降息的重要原因。从降息时机来看,韩国出口降幅与日本一致。恐怕和这次打击有关,所以韩国央行的说法似乎不太有说服力。
也就是说,日本7月份的举动很可能会给已经跑不动的韩国经济带来沉重打击。日本是该国第三大贸易伙伴。韩国出口下降与日本被移出“白名单”有关。也与走出去有关,导致央行不得不频频出手拯救韩国经济。
2.同样负利率,欧洲再降息日本却按兵不动
相比之下,虽然日本经济形势不太好,尽管美国已经两次降息,但日本央行依然按兵不动。在美国宣布第二次降息的同一天,日本央行也举行了利率决议,但央行最终宣布维持利率在-0.1%不变,不再采取进一步行动。
也许有人会说,日本央行之所以按兵不动,主要是因为其利率已经跌入负值,没有降息的空间。这可能是日本央行继续按兵不动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不要忘记欧元区利率已经跌入负值区域。 9月12日,央行宣布将存款利率再下调10个基点,由-0.4%下调至-0.5%。并且还宣布重启QE(量化宽松)。
为什么欧洲央行在利率已经为负的情况下还要降息?这主要是因为欧元区经济本就疲软,通胀十分疲弱,欧洲央行不得不降息、“印钞”来刺激经济。可见,同为负利率国家的日本至今仍按兵不动,这或许说明其经济还没有差到需要降息刺激经济的程度。
可见,虽然日本早在8月就开始在这场争端中做出让步,但此次事件可能仍会对韩国经济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而对日本的影响则不会很大。问题是,一边是经济“迷失了20年”的日本,一边是挤压日本半导体市场、成功实现经济跨越的韩国。为什么这次事件让韩国两次降息救经济,而日本却还能按兵不动?
3."失去20年",日本为何还能轻松超越韩国?
(一)经济实力比较
世界银行数据显示,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连续三轮经济危机中,除1974年外,日本GDP增速均高于2%。 1972年,日本GDP增长率甚至达到8.4%,1974年有所下降。达到-1.22%后,迅速回升至1975年的3.09%,足见其经济的韧性。
自1985年被迫与美国签署《广岛协议》以来,日本的GDP增长开始放缓。 20世纪90年代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时,日本经济两次陷入衰退。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而日本经济增速却长期维持在0%至2%之间。难怪这被认为是“失去的20年”。
然而,与其他发达国家的GDP相比,日本经济真的有那么惨吗?
事实上,在2010年GDP被中国超越之前,日本经济占据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长达42年。尽管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两次陷入衰退,但GDP年均增长率仍达到1.5%,10年间GDP总计增长10%。相比之下,没有受到美国打压的德国,10年只增长了10%。增长10.5%。
从经济总量来看,1985年至2017年,日本GDP增长3.48倍,美国增长4.46倍,德国增长5.04倍,英国增长5.36倍。尽管德国和英国的增长速度快于日本,但迄今为止仍无法撬动日本世界第三的位置。
相比之下,韩国1990年至2000年10年间GDP增长了101.07%;从1985年到2017年,韩国GDP增长了15.26倍。然而,即便如此快速的增长速度,韩国2018年的GDP也仅位居世界第12位,连前十都进不了,更别说与跻身前三的日本竞争了。
(二)技术实力对比
日本除了在经济实力上碾压韩国外,在“失去的20年”期间一直致力于高端技术的研究,科技实力也不是韩国可比的。以日本此次停产的高纯度氟化氢为例。在半导体生产中,氟化氢的纯度需要达到99.999%。日本提炼这种纯度氟化氢的技术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控制着全球供应量的80%至90%。 %的市场份额,其技术实力可见一斑。
事实上,在日本失去的20年里,人们只看到日本电子巨头退出传统产业。比如海尔收购了三洋的冰箱洗衣机业务,联想收购了NEC的电脑业务,美的还收购了东芝的白色家电,但很少有人看到这些巨头正在全面进军新材料、人工智能、医疗、生物、新能源、物联网、机器人。
以NEC为例。出售计算机业务后,其半导体研发人员被用来开发人工智能。如今,日本两大汽车制造商丰田和本田的全自动驾驶系统均采用NEC制造的人工智能系统。数据显示,日本在人工智能领域已经占据全球传感器市场的70%。
而这只是日本近年来高科技成就的冰山一角。在国际权威研究机构汤森路透公布的2018年全球企业创新百强排行榜中,日本有40家企业,美国有35家企业,法国有10家企业。评选依据是批准的专利数量、已提交专利的领域数量以及专利被其他公司引用的次数。
日本除了在半导体设备和材料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外,在超高精度机床、精密仪器、工程设备、碳纤维、光学玻璃、发电用燃气轮机、血液诊断设备等方面也处于领先地位、超纯海水淡化。领先世界,很多技术都被日本企业垄断,因此日本在高科技领域的话语权不容小觑。
相比之下,韩国三星的研发投入位居全球第一,但在日本切断三大核心原材料供应后,三星立刻就噎住了,不堪一击。
4.给中国的两点启示
(一)加大科研投入,提高科技水平
从日韩的冲突可以看出,科技的整体水平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尽管近20年来日本经济增速放缓,但该国仍没有放弃提升科技实力。这或许就是德国GDP从未超过日本的原因。如今,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科技实力也得到了提升。但仍应继续加大科研投入,不断提高我国的科技水平和竞争力。
(2)向供应链上游转移,实现供应链自主可控
韩国面对日本毫无还手之力的事实也说明,只有不断从供应链下游向上游转移,实现对供应链的自主控制,才不会轻易被掐死。今天,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要不断提高中国工业的竞争力,向供应链上游转型是必由之路。
相关问答
答: 日本虽然经历了20多年的经济低迷期,“失去20年”,但近年来在某些方面确实超过了韩国。这首先得益于日本长久以来的产业优势和人才储备。 日本的制造业基础强,拥有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很多企业长期坚持高品质产品开发。此外,日本教育水平较高,大量科技人才涌现,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另外,韩国近年来陷入人口老龄化、生育率低等难题,国民储蓄率相对较低,而日本在应对这些问题上更有经验和优势,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日本的经济复苏。
113 人赞同了该回答
答: 尽管经历了 “失去20年”,日本并没有因此全面落后于韩国在科技发展上。 主要是因为 日本一直高度重视教育和科研投入,基础设施完善,吸引了很多优秀人才从事科技研究。 在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等领域,日本仍然保持领先地位,并且积极推动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不断引进和消化新技术。
136 人赞同了该回答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华岳移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huayueimm.com/yzym/11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