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澳洲半工半读项目:签证类型及其优势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解读澳洲半工半读项目:签证类型及其优势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解读澳洲半工半读项目:签证类型及其优势以及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澄清一个误区:半工半读不是有一半的时间用来学习,而是有一半的时间用来打工,通常来说,只要是学生签证,对于工作都是有时间限制的。一个学生签证的持有人不可能无限制地长期打工。因此,边学习边打工,在学习的同时用打工赚钱来补贴学习的费用,这就是半工半读的定义与理解。
⒉半工半读的学校有哪些?
图为墨尔本大学
⑴ .高等教育类学校
澳洲的本科及以上学历教育的学校(Tertiary Education),这个大家都好理解,这是澳大利亚国际学生教育的主流,就不重复介绍了。
⑵ .职业教育类学校
澳大利亚的这种职业教育也称之为TAFE(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可以理解为“澳大利亚的技术与继续教育”,可参照中国的各类职业学院,属于职业教育的范畴。
在2016年的7月1日之前,澳大利亚移民局将这类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签证列为572类别,而在这之后,统一归类为500签证。因此,572签证目前已经关闭。或者说现在已经不复存在。
而这类的教育机构有两种:
① . 公立的TAFE学校
这类学校有明确的入学要求,不仅要求语言,有的专业对于语言要求还很高,也有TAFE学历教育和本科的衔接途径,这也是一个真正报着读书目的来澳洲求学的地方,毕业后符合一定的条件也可以申请485工作签证,也有技术移民的机会。这里是混不来的。有的专业还很热门,比如厨师,汽修等,这里是培养蓝领工人的摇篮,而蓝领工人在澳洲不同于国内,这里的蓝领很有范,赚得也多,甚至有的蓝领的收入要甩白领几条街。
②. 私立的TAFE学校
重点来了!
这种私立的TAFE学校,几经沉浮,从经年的倒闭到现在又声名鹊起,是时下中国人选择的大热门。这种学校基本上以华人学校居多,主要也针对华人的中介,几乎对个人的亲自到访也鲜于接待。
中国人为何热衷于读私立的TAFE?
● 这和读书的目的有关
很多想通过这类学校赴澳读书的人,其真正的目的不是读书,而是通过留学的名义,行打工之实。看重手中的学生签,有了这个学生签证可以名正言顺地打工
● 这类学校的录取要求就是没有要求——录取要求低得可怜
无需语言,无需要求,仅凭一个高中毕业证就能录取,这就是这类学校的录取要求。
● 学费很低,适合普通家庭
这类学校的学费每学年大致8000刀左右,学费低廉,普通家庭都能承担得起。
● 出勤率低或者干脆说没有出勤率
基本上每周2次课,有的更低,活脱脱打工集中营。
● 毕业要求宽松
如果说只要交钱就能毕业似乎有点夸张,实际上也就是那么回事。
● 毕业II-III级文凭,中国教育部不承认
● 为啥申请的人相对比较多?
这个得从世界范围内看,中国的人口基数大,无论在世界上的任何地区,只要能看到有人的地方,基本上就有华人的身影,出来都是为了混生活,不管混得好与坏。而很多人不具备申请移民他国的条件,甚至申请工作签证的资格都没有,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工作签证,况且旅游签证的申请,也有一定的诸如房产,工作,出入境历史等各项要求,他们都不具备,咋办呢?可能以留学的名义出去,是一种适宜和适合的选择,于是就有了半工半读学签的火热。
⒊ 半工半读怎么选择专业?
对于高等教育和公立TAFE的学生,如果想未来留下来,当然得选择移民专业;对于私立TAFE学校的学生,你也就无所谓什么移民专业了,这类学校的学习流程基本上是先读一年的语言课,再读一年的所谓的专业课,而且这种专业也就是什么信息,管理等等这种商科居多,连申请485工作签证的资格都不够,文凭也不够,更别谈什么移民专业了。如果有人说申请这类学校也能申请工作签证,那是睁眼说瞎话。至于未来的雇主担保就更不可能了,文凭/专业相关/技术评估/语言等,一样都不挨边,何谈什么工签和雇主担保移民呢?
⒋ 毕业后的去向
对于申请高等教育和公立TAFE学校的学生,很大一部分申请了485签证,利用这个机会来满足491和190等条件,为申请未来的移民在累计经验,奋斗在PR的路上;也有的回了国,投身于火热的中国生活中;对于读私立TAFE的这类学生,一言难尽,有部分人打道回府,有相当一般分人利用庇护签证的审理时间,另谋出路,也有的人滞留在这里。总之,如果说这部分人的动机和素质相对low?也不尽然。反正尽在不言中吧。
⒌半工半读一年能赚多少钱?
有的人宣称半工半读一年能赚大钱,这有点言过其实了。一个初来乍到的学生,语言又不好,只能局限在给华人打工,但给华人打工普遍时薪少。不过,有些华人领域的蓝领,比如建筑,装修,搬家,农场,采摘,外卖,厨师等还是OK的,努努力,周薪破千有点难度,但周薪拿个700-800刀还是可能的,一年弄个十几万RMB也够得着。以后自己“老道”了,相信比这还要高,甚至高很多。但这都是相对于非正规读书的那些人而言,也就是读私立性质的TAFE的学生。一个正规读书的学生,总是要读好学业的,他们这部分人也没有这么多大把的时间来打工。
⒍ 半工半读的签证风险
前文已经描述过,按照澳大利亚500学生签证的条例,打工是有时间限制的,通常称之为8105条件。不仅如此,还有8202符合课程要求以及8501等等,一共多达7个签证条件。其中任何一个条件的违背,都视为违反签证条件。因此,一个学生签证持有者只有在假期才可以全职打工。这是你在澳洲拿学生签证进行工作的一个大的前提条件。
那么一旦违反了签证条件,将会是怎样的结果呢?
根据内政部出具的数据统计,在2020-21财年,学生签证有13,439个取消,可能是疫情期,相对于疫情前2018-19财年,有多达17,819个学生签证被取消,创下历史之最,这说明,违反签证条件还是有很大签证被取消之风险的,并不是某些人只谈半工半读的“益处”,却对它的风险三缄其口。
注意:一旦你的COE被取消,你得在28天内得到新的COE,否则,你的签证将被移民部取消。
江湖传言:内政部会对抽查的学生进行手机定位,时时看出你是否在正常的学习时间内去校外打工。当然,官方并没有给出这样的说辞,但对于私立性质的TAFE学校的严重打工泛滥的情况,移民部是了解的。因此,这也是这类学校申请半工半读学签的过签率相对于高等学校和公立的TAFE学校稍逊一筹的原因之一吧。
以上,从半工半读的 定义/性质/学校/毕业/学费/风险 等各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希望给题主对这个半工半读签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没有谁的一生是一帆风顺的,未来在于自己的条件和选择。
The end ,Good luck everyone !
图为澳洲国际留学生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华岳移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huayueimm.com/fzym/11634.html
用户评论
我一直想去澳洲旅行,还想去体验一下他们的大学生活,这个半工半读签证听起来真是棒!不过我想知道申请条件是不是很严格呢?官网上好像没看到很多详细的信息啊。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去过澳洲旅游,感觉那边环境超级美,人也特别友善。如果有机会去澳洲学习的话,肯定要去体验一下当地文化和生活方式! 半工半读签证好像是个很好的选择。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澳洲的教育质量一直很高啊,现在还能加一份工作经验,这简直是两全其美啊! 不过听说要兼顾学业和打工难度还是蛮大的,需要好好考虑一下自己能不能承受得了。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有个朋友申请了这个签证去澳洲读书,他说他感觉非常累,不仅要学习课程还要照顾工作,还有很多生活琐事需要处理。虽然说可以赚一些钱补贴生活费,但是压力确实很大。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半工半读签证真的很好啊!可以一边学习一边体验澳洲的生活环境,还能赚点零用钱。 我觉得很多年轻人可以选择这个途径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不太了解澳洲的文化,担心自己的融入会比较困难吧。 而且听说要申请这个签证需要很长时间,不知道能不能赶得到我的毕业时间?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半工半读签证太难办了!那么多规则和流程要了解,还有英语考试这种挑战。 估计很多人都很难达到他们的要求吧。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澳洲的医疗体系很棒,听说他们的教育资源也特别丰富,这个半工半读签证确实是一件很有吸引力的。我要好好研究一下申请条件。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从小就梦想着去澳大利亚旅行,现在有这个机会可以一边学习一边体验当地文化了! 必须认真考虑一下这项计划!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这样生活压力很大哈,要兼顾学业和工作真的很不容易。 我更倾向于在毕业后去澳洲工作, 这样能集中精力读书。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澳洲的生活成本有点高吧? 再加上要还要负担房租、水电费等等, 如果只靠打工的话,可能会很难支持自己的日常开销。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签证听起来挺不错的,可以让我在学习的同时积累一些职场经验。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想去澳洲感受一下澳洲的风土人情,体验他们的生活方式! 这个半工半读签证好像是个很好的选择!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都很想去澳洲留学, 但害怕语言障碍会影响我的学习和生活。 不知这个签证是否能够帮助我更好地融入当地环境?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听说澳洲的环境很好,空气清新,风景优美。 去澳洲学习工作,既能学习知识,又能享受美丽的自然风光。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想了解一下这个半工半读签证具体包含哪些内容? 比如,可以打工的行业有限制吗? 还有能不能兼职做自己喜欢的职业呢?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澳洲是很多人的留学梦想, 如果有机会去澳洲学习的话,我肯定会申请这个半工半读签证! 这真是个双赢的机会!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澳洲的文化和社会氛围跟我们国家有点不同,会不会很难适应呢?(忧郁)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